材料学院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材料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材料是人类文明的尺度。材料学院是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下设的一个学院,成立于20134月。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功能材料等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江苏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省“333高层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江苏省“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人、校特聘教授7人、国外讲座教授4人。学院有多位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担任学术兼职。

目前,材料学院建有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保护水体有机污染树脂吸附法治理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保吸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机废水吸附治理及其资源化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大分子与生物表界面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手性化学实验室、苏州大学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的科研工作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既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也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高分子设计与合成、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多进制电存储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先进复合材料和纳米功能材料等六大方向。

研究方向一:高分子设计与合成

1)聚合反应方法学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

缩合聚合新方法;

高分子反应新方法;

超分子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高分子光反应。

2)拓扑结构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研究方向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1)大分子与生物表界面

蛋白质、细胞与生物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机理;

表面拓扑结构与化学结构的协同作用对材料生物功能的调控;

生物材料的分子识别与信号传导;

通过材料表面改性实现生物材料的功能化,如抗生物污染材料、抗凝血材料、生物检测材料、生物分离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等。

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智能型药物释放系统;

肿瘤的靶向治疗和诊断;

仿病毒高分子基因载体;

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荧光探针和传感材料。

研究方向三:新能源材料

1)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

高效有机半导体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

高性能电极界面修饰层材料;

透明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

高性能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与表征。

2)离子液体与离子聚合物与能源器件

研究方向四:多进制电存储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

多进制有机及聚合物材料设计合成及其纳米薄膜可控制备;

纳米尺度多进制电存储器件的制备研究及稳定性研究;

大面积柔性电存储器件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纳米器件微观尺度下材料和电极之间的表界面研究及性能调控;

电存储器件的性能与存储机理理论模拟研究。

研究方向五:先进复合材料

1)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的设计合成与改性;

新型耐热热固性树脂的设计合成;

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方法与增韧机理;

多功能阻燃剂的设计合成及其阻燃树脂的研究;

超支化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热固性树脂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2)高性能纤维及改性

特殊结构杂化静电纺丝的制备及应用;

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高性能纤维的绿色改性技术。

3)功能吸附材料

纳米吸附材料的设计合成;

细微颗粒物(PM2.5)的捕集技术;

有机废水和废气的治理及污染物资源化技术;

重金属废水和土壤的治理及资源化技术。

4)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结构/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其效应;

复合材料的低成本成型技术。

研究方向六:纳米功能材料

1)多元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

绿色催化体系的建立;

2)手性起源、转移和放大

手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分子组装和单手螺旋纳米结构的控制与应用。

3)无机发光材料和微结构

材料电子结构、缺陷与物性的理论计算、模拟和实验观察;

新型发光和光存储材料的生长工艺和性能;

晶体、玻璃或陶瓷的固态微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