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烈士精神 弘扬苏大文明

——记苏州大学2016年王晓军精神文明奖颁奖仪式

2016121414时,苏州大学2016年王晓军精神文明奖颁奖仪式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金螳螂建筑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参加此次颁奖仪式的有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作军教授、各获奖师生、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各学院(部)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以及各学生代表。

颁奖仪式开始,主持人简要介绍了王晓军烈士的感人事迹与苏州大学王晓军精神文明奖的设立过程及其所获荣誉,从中领会到王晓军精神文明奖的内涵。

随后,主持人宣布并介绍了三个获奖先进集体以及三位获奖先进个人。首先介绍的是先进集体: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13级通信工程,他们为了不幸患上白血病的同学自发组织去血站捐献血小板,体现了感人的同学情谊。社会学院党员爱行助力团,团员们在校内组织了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在校外深入社区,用志愿活动帮助他人,通过特色创新的志愿活动,团员们树立起了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也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绿丝带公益团,他们秉承“青年致力环保,公益服务社会”的理念,坚守四年,参与师生100多名,跨越2000多公里,于甘肃省民勤县压制草方格沙障近3000平方米,募集植树基金7000余元。公益团致力于保护甘肃省民勤县的绿洲,每个暑假都会前往民勤进行固沙治沙活动。团员们不畏恶劣环境,于沙漠中开辟出一片苏大林。绿丝带公益团体现了青年对环保的坚守,鼓舞激励了更多人致力于环保,也让人们看到了新一代青年的吃苦耐劳与朝气蓬勃。接着,是三位先进个人获奖者的介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危少华,由于血站储存血量不足而患者手术急需用血,危少华医生和他的六个学生亲自献血,解决了燃眉之急。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13级李云飞同学,他致力于志愿活动,创立的星空社每月可输出志愿者160名,体现出博爱之心。苏州大学文正学院2012级刑丽同学,在担任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志愿者时,运用知识急救了一名突然晕倒的记者,被誉为“最美小青葱”,让人们看到了大学生的机智应变与助人为乐。介绍过后,获奖的先进集体与个人分别上台领奖,由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作军教授为他们颁奖。

接下来是先进集体“绿丝带公益团”负责人聂邵湘同学及先进个人危少华医生的发言。聂邵湘同学介绍了公益团活动创办的过程,讲述在沙漠中如何制作草方格沙障,用具体的事件真实还原了团员们在民勤与自然环境抗争并为环保努力的过程。遭遇狂风暴雨冰雹、在沙漠中为一位团员过生日、种植苏大林并创立绿丝带娃娃团,团员们为绿丝带公益活动作出的贡献让人为之动容,从中传达出青年的环保精神与服务社会的态度。危少华医生表达了自己对医生职责的理解,从言语中透露出一位优秀医生的职业操守与良好品格,诠释了什么叫“医者仁心”。

接着,江作军书记进行发言。他概括了王晓军精神文明奖创立的内涵:缅怀烈士,弘扬烈士精神,传播正能量。王晓军精神是苏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苏大人都应该追随弘扬。江作军书记表达了对苏州大学全体师生的希望:学习获奖集体及个人的乐于助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以及他们身上体现的苏大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远大理想,加强修养品格,培养正气、静气、豪气。

最后,主持人对本次颁奖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了江书记对苏州大学学子的要求与期待并再次强调了王晓军精神,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其中内涵。

此次王晓军精神文明奖颁奖仪式的举办,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了王晓军精神,激励鼓舞着他们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大学的学子也将贯彻传承王晓军精神,向更美好的品格、更良好的修养、更健全的人格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