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以来,疫情多发频发,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同学们不能返校转而居家在线学习。为端正同学们线上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在线学习效果,材化部学工团队多次深入研讨,实施多项举措,积极推进疫情防控下的学风建设工作。
一、 思想引领,培育学风理念
各年级在开学前围绕 “共克时艰战疫情,线上学习不掉线”主题分别召开了线上年级大会10余次,帮助同学们第一时间调整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线上学习中。各年级辅导员从当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近期年级的工作安排、居家学习的自我管理和安排、在线学习的一些小技巧做了一定的介绍分享,号召并鼓励同学们自我管理、严格自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线上教学中,保证最好的学习效果。
各年级辅导员每周广泛开展群体谈话和重点学生的“一对一”谈话工作。着重在学业方面帮助其分析总结,并从思想方面引领学生更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开学至今,累计已帮扶指导350余名学生,覆盖了学部所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此外,还通过发布网课指南等形式帮助同学们规划好线上学习生活。
二、 空中自习,创建学风环境
结合每周早八课程多和课程紧张等实际情况,在2021级群体中开展了“空中”早晚自习活动,2021级学生全员参与。以云中苏大等线上平台为依托,各班班长提前设定好第二天的早晚自习会议室,并在规定时间进行视频点名签到。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积极参与,良好的学风环境也为同学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风气。
化学班杨宁宁:网课之前想着在学校体会不到的早八可以在网课机会体验一把,但线上早自习打消了这一念头。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在家可能是挺难完成的,但现在每天早晨坚持早起,点赞。
强化班陆邵朴:“空中”早晚自习算是一种新的方案了。对于过了一个寒假的我来说,每天都要6点半起床,开始洗漱、吃早饭,然后和大家一起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一起自习,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逐渐适应,然后去迎接每一个美好的一天。
强化班张欣妍:每天的云中早晚自习,督促了我每天早起,改变了假期不怎么健康的作息。
拔尖班黄月:早自习一方面能让本来不是很自律的我按时起床,避免早八上课的时候还是迷迷瞪瞪,沉浸在温暖的床和没有做完的美梦里;另一方面,确实利用这些时间背英语单词、看看化学定义,让我抓好每一段可利用的时间。
三、 多管齐下,强化学风养成
在党委副书记徐美华的带领下辅导员和班主任每周随机进入线上课堂,深入了解班级线上课堂出勤情况,开学第一个月学工团队平均每周进课堂30余次。对于发现缺课的同学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QQ的方式了解缺勤原因,后续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于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网课调研过程中的问题,学工团队的辅导员们和教务部门、专业老师第一时间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同学们网课质量不断提升。
此外,各年级分别设立点名班长,强化考勤监督。每节课前进行点名签到,已经发现有缺勤旷课的同学,及时提醒或反馈,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下发旷课、迟到通知单。通过采取“线上听课”“调研课堂效果”“点名查课”等形式,不断强化学风建设,最大程度保证线上课堂教学质量“不掉线”、“不打折”。
四、 榜样示范,营造学风氛围
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成立学业辅导中心。对于毕业班及延长学年学习困难的同学,定期开展党员“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并及时收集课堂效果反馈,从而更高效地解决学困生的学业问题。
在毕业班积极开展考研复试经验交流和模拟面试,截至目前共召开过5场复试交流会,10场考研模拟面试:邀请专业老师和各院校优秀毕业生介绍考研复试经验介绍,对线上和线下复试分别进行一定的指导;积极发挥班级班委作用,策划班级内部的线上复试模拟面试活动,以帮助考研学生熟悉面试环境,提升面试信心。此外,2019级考研动员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五、 家校共育,保障学风成效
各年级辅导员积极完善家校联动机制,通过线上会议、微信群和电话等不同形式与家长们共话学风建设,保障学生居家学习效果。低年级主要针对上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和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交流,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和管理合力,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年级更多地从顺利毕业、职业规划、考研支持等方面展开探讨。家长们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建言献策,辅导员们努力把关心关爱学生这一工作做到“家”,以家校合力保障学风建设成效。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今后,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学工团队将继续抓实制度管理,不断创新学风建设思路,通过思想引领、课堂深入、典型选树,协同育人等举措,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