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下午,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荣幸邀请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靳健女士,为2025级新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锚定未来,启航材化”的主任第一课。
靳教授从“材化部”的名称讲起,深入解读化学、材料与化工的核心意义:化学是科学的基石;材料是时代的载体;化工是实验室与产业应用的桥梁。
靳教授强调,“材化合体”蕴含巨大能量,正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火焰莲花释放的无穷威力——化学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既传统又不断演进,既基础又奥秘无穷,深刻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是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关键学科。
从日常芯片、显卡中的高纯单晶硅,到散热材料中随温相变的液态金属;从光刻机2纳米制程的尖端工艺,到航天“集热窗”特种材料对极端环境的抵御;从军事领域依赖的金属与复合材料,到人工智能中传感器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响应——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惯性导航系统、力觉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皆源于材化的跨学科突破。此外,锂电池等能源材料的革命,也同样扎根于材化研究的沃土。材化融合,正重塑世界面貌。
学部科研平台支撑坚实,拥有众多国家、省、市级重点平台,汇聚了大量高端领军人才与优秀青年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靳教授指出,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其核心在于思维——好奇与批判精神决定了发现真问题的能力。她鼓励同学们跨越学科边界,成为复合型人才,例如分析化学者亦需融汇物理与材料知识,而科研正是训练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讲座中,靳教授以“兔子理论”生动比喻学术成长之路:本科生学会“捡死兔子”,研究生练习“打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博士生锤炼“打看不见的兔子”的能力,而博士后则需“与导师共同决定去哪片林子找兔子”。她寄语新生读懂“严师之爱”——那是一种纯粹、无私的关怀,应将每一次提醒视为进步的阶梯。
最后,靳女士祝我们学海为家、前程万里,让我们锚定未来,以材化为舟,以创新为帆,勇敢走进未知之门,探索自我兴趣所向,在这场科技与梦想交织的征程中,携手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