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苏州大学 “白色微系列” 实践团走出校园,先后走进科研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与校友企业,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中,探寻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为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注入鲜活动力。
走进校友企业
感受生化与化工领域的创新生态
实践团的首站走进两家与苏州大学渊源深厚的校友企业,感受生化与化工领域的创新生态。
在苏州凯瑞斯德生化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里的高精度分析仪器、智能化合成设备,以及科研人员对新材料、生化试剂研发难点的细致讲解,让同学们体会到科技创新的艰辛与前沿科技的魅力。
企业负责人分享的发展历程与战略规划,更展现出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的发展理念。
在苏州亚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展厅中覆盖生命科学、绿色能源等多领域的核心产品,到研发实验室里的最新技术突破,再到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氛围,实践团全方位感受到校友企业的发展活力,也通过与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明晰了行业趋势与人才需求方向。
聚焦分离膜材料
见证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路径
与此同时,实践团还聚焦于特种分离膜材料领域。在靳健教授课题组实验室,刘洋博士后系统解读了分离膜材料的发展背景、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引发成员们对其功能的热烈探讨;随后的实验室参观中,大家深入了解了材料制备与测试的核心仪器,直观感受科研探索的严谨与精密。
在中科沃川(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生产车间内无纺布经精密涂布、表面处理等工序变身功能分离材料的过程,到中试生产线和测试中心展示的纳米涂层控制、原料配比优化等技术突破,实践团成员清晰看到了 “实验室成果” 到 “产业化产品” 的转化路径 —— 这些应用于油水分离、海水提锂等领域的创新产品,正是科研价值服务现实需求的生动体现。
校企协同育人
传递责任使命,锚定发展方向
贯穿全程的,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厚底蕴。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到企业的产业化应用,不仅是知识与技术的延伸,更是责任与使命的传递。成长陪伴导师们的专业引导,更让同学们将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校园积累与职业能力相衔接,在专业视野的拓展中,坚定了以科研热情服务产业发展、以理想抱负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