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蓬莱,忆留三山——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新闻中心萃取报社三山岛之行

       20121027日上午八时,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新闻中心萃取报社成员齐聚东门,整装待发,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三山岛两日游。参加本次三山岛之行的有报社主编、责编、干事以及几位报社老人。

        三山岛是苏州市西南太湖上的一个小岛,因岛上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联缀而得名,自古便是观光旅游的胜地,素有“小蓬莱”之称。“对于萃取来说,三山岛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报社发展的纪念册,也是击萃兄弟情谊的见证者。今年是萃取第四次登岛,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但对萃取人来说更是一种坚持。”萃取报社副主编袁鑫如是说道。

上午十时左右,我们乘快艇抵达了三山岛。太湖上时时吹来的风拂去了旅途的疲惫,随着主编一声号令,大家迈着有力的步伐向着食宿地进发,维修公路的机器的轰鸣声也成了最好的伴奏。三山岛的活动就此正式拉开帷幕。

环岛之旅

中午简单的休整之后,我们踏上了环岛之旅。沿路走来很快便到达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影视拍摄基地。虽然天气较冷,但是大家的激动喜悦之情却十分高涨,纷纷摆出造型拍个性照。由于影视基地建在湖边,大家情不自禁走向湖边的甲板感受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气息。

在部分同学的倡议下,大家围成一圈,开始了集体游戏活动。整个游戏过程笑声不断,气氛融洽欢快,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同学情谊。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随着相机快门的按下,活动也暂时告一段落。离开影视基地时,大家还边走边进行了“开火车”游戏,不算统一的步调让部分人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大家口中整齐的口号。归去的路上,大家饶有兴致地唱起了《少年先锋队队歌》和《让我们荡起双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篝火晚会

晚餐过后,我们在农家乐附近的一片空地上点起了篝火,开始了本次三山岛之行最为隆重的篝火晚会。很快,火焰熊熊燃起,颜色也由红色转为亮黄色。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边,炽热的火苗点燃了心中的激情,晚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栾彦平首先表达了萃取一家齐聚三山的喜悦,并对大一小萃们以及曾为萃取倾注热血的前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祝愿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随后,紧张刺激的游戏环节开始。第一个是经典的“逢七过”游戏,大家依次报数,遇到含有七或者能被七整除的数字不能说出而应立即举手跳过,否则将接受“严厉”的处罚。在游戏中因反应慢出错的同学在接受惩罚时反应得相当敏捷,大秀自己的歌唱、模仿和即兴表演天赋,引得大家一阵阵喝彩和欢笑。

舞台中央,主编邢振华在篝火旁认真地烤着红薯,一有出炉则立即被残酷瓜分。当大家舔着嘴巴回味着红薯的香甜时,幸福愉悦顿时洋溢在每一张抹得焦黑的脸上。

三山植萃

28日上午九时许,萃取成员们扛着锄头,拿着镰刀到“击萃”石清除杂草,打扫石碑。“击萃”石是2009年击水和萃取两家报社第一次携手登上三山岛时所立,是击萃情谊的见证。

小萃们齐上阵,将石碑周围的杂草拔净,才现出石碑清晰的面目来。长期的风吹雨蚀,已使得石碑颜色暗淡,苔藓蔓延,刻字的红漆也已片片掉落,沧桑的印迹仿佛是在述说击萃的风雨历程。在石碑的旁边,我们用镰刀艰难地挖了一个小坑,将本次象征着萃取青春活力的富贵松庄严地种了下去,希望它在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和“击萃”石共同见证萃取的发展。我们在石碑前合了影,祝愿萃取拥有美好的明天。

行山寻宝

离开了“击萃”石,我们径直奔向三山岛景点最为集中的行山。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熟悉行山的每一个景点,增添游览过程中的娱乐气氛,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寻宝活动。在每一个景点处的树叶上或草丛中会藏有写着一个汉字的便贴纸。黄队和绿队成员分别需要搜集各自颜色的便贴纸十张,拼成完整的萃取社训——萃天地灵气,取人生精华,方算是完成寻宝任务。

在实际的寻宝过程中有很多意外的趣事,比如,两支队伍在寻找自己字条的时候相互拆台,无意中将对方的字条提前收入囊中,使对方失去了完后任务的机会。另外,因为绿色黄色均和树叶的颜色过于相像,就连负责藏匿字条的工作人员也忘记了某些字条到底藏于何处,更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因为时间关系,两个小组均未能完成寻宝任务,但这个过程帮助大家更好地熟悉了行山的各处景点,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游戏的趣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祛除了大家登山的疲累。

告别三山

28日下午游玩时间有限,我们环岛骑了一个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便整理行装准备返程了。

返程时乘坐的是渡轮,航行相对较慢,可以沿途欣赏湖上风光。大家走出船舱,倚靠在船舷上,望着渐渐消失在迷雾中的三山岛,享受着湖风带来的自然的馨香。“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期待四临三山,再续前缘。”大二编辑韩含半开玩笑着表达此刻离岛的心情。

问起此次三山之行感受如何,大一干事陈思远如是说道:“三山之游,识了许多朋友,收获了许多欢乐,不虚此行啊!满载而归……”说着,给我们分享了三山岛摘下的许多金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