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第19期“东吴大师讲坛”在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田中群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探讨电化学与AI的共演发展:从全系统研究到能源产业》的专题学术报告。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迟力峰教授出席讲座,200余名师生代表聆听讲座。讲座由迟力峰主持。

田中群以能源电化学的发展脉络与学科交叉为主线,系统阐释了电能在能源转换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剖析了常见电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的科学机理与技术特征。他从原料、材料、界面、器件到应用的全链条视角出发,指出电化学领域的发展必须注重上下游的协同与适配,以系统思维统筹解决关键问题。围绕人工智能与电化学的共演发展,他重点强调了“工况+AI”研究范式的广阔前景,并结合电化学体系的复杂关联性及现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自动控制技术在理论计算、材料层级和器件层级中的多尺度应用,提出通过认知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协同与动态传递,推动电化学系统迈向系统电化学的革新跃升。他鼓励师生要深刻总结科学发展历史和规律,积极感知时代脉搏,主动拥抱科技变革,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发现并抢抓新的重大机遇,以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不断破解难题、推动科研攻坚,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迟力峰高度评价了本场报告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她指出,田中群从光谱电化学与人工智能电化学等多维度展开,深入阐释了AI、自动化仪器在多尺度精准构建与工况表征解析中的闭环作用,为我校师生开展前沿科研提供了重要启发。她希望与会师生能够汲取先进研究理念,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勇攀科学认知高峰。
互动环节中,田中群对师生关于电化学与AI的融合路径、AI for Science的研究范式有效性、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科研等问题进行细致解答,不仅阐述了其与化学研究深度融合所需的支撑条件,也展望了AI在科学领域的未来趋势。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林萍代表学校向田中群赠送了“东吴大师讲坛”纪念证书。

田中群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名誉会士(HonFRSC),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2011计划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福建省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实验室名誉主任。他主要从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谱学/能源/人工智能电化学和分子催组装等方面研究,已在包括Nature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00余篇,他引6万余次,先后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英国皇家化学会法拉弟奖章、国际电化学会实验电化学奖、法国科学院法中成就奖、日本日立公司光谱学创新奖、美国化学会光谱分析奖、中国光谱成就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2024年获国际拉曼光谱大会拉曼终身成就奖。
(党委教师工作部、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