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化研会 | 墨香染材化,师恩润心田——“我和我的导师”主题作品展

         在科研的星海中,导师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为学生铺就学术与人生的道路;在成长的旅途上,他们又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值此“我和我的导师”主题作品展之际,我们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走进这些温暖人心的师生故事,感受墨香染就的材化之韵,聆听师恩浸润心田的绵长回响。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更体现了导师在学术指导、思想引领和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一同铭记这份恩情与感动。

微故事

路建美老师——邵俊辉

                                                师者如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科时便对路老师心怀敬仰。早闻老师是学界公认的“国家奖专业户”,学部的公告栏上也总能看到她的喜报:“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创新争先奖”、“杰出工程师奖”……一项项实至名归的重磅级荣誉,恰似她数十载躬耕科研、立德树人的生动注脚。而今能有幸成为早已桃李满天下的“路家军”小小的一片绿叶,与有荣焉。近日欣闻老师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的喜讯,更令我们崇拜万分。

路老师是我们眼中的“科研超人”,却始终谦和可亲。即便事务繁忙,她仍坚持亲临一线:横向实验室里,她亲手调试新型吸附材料配方;组会研讨中,她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校企合作时,她推动技术落地不遗余力。“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这句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其科研理念的凝练。每逢国内外学者来访,她总为我们搭建交流平台,叮嘱我们“多思考、敢提问”,在一场场学术盛宴中拓宽视野。

花甲之年的她依然步履生风,电话里协调项目进展,走廊上匆匆掠过身影。从实验设计到论文修改指导,从技术开发到学生培养,每个环节她都倾注心血。这份赤忱如炬火,照亮了整个团队的前行之路。作为“路家军”的成员,我们不仅追随她的学术足迹,更传承着这份矢志报国的科研信仰。

张文华老师——董孟琳


在苏大读研的两年时光,如同一幅温馨而充实的画卷,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位神仙导师——张文华老师。

科研中,张老师以尊重与专业引领我们成长。一对一讨论课题时,他总耐心倾听我们汇报,温柔给予建议,细节间尽显对学生的珍视。他在单晶领域造诣深厚,不仅悉心指导本组学生,还热心为其他课题组同学答疑,主动开展数据处理培训,毫无保留分享学识。挑晶体、测单晶是技术活,他常亲自上阵,即便周末机时也从家赶来学校指导。

生活中,他的关怀如春风化雨。张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还是一本苏州的地图,他带着我们在姑苏穿行,领略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和独特风情。

到苏大成为我们的 “心安之乡”。两年时光里,张老师既是严谨的导师,亦是温暖的长辈。他用科研上的倾囊相授、生活中的细致照拂,让成长之路充满力量,这份如父如师的情谊,终将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光。


孙胜鹏老师——王崇嘉

承蒙孙胜鹏老师三年悉心栽培,这份师恩令我铭记于心。先生在水处理领域造诣深厚,思维如广袤星河般开阔,专业见解独树一帜。他以严谨治学为标尺,以规范实验为准则,将知识化作培育幼苗的甘霖,见证我在科研道路上茁壮成长。论文创作的每个阶段,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从选题时如拨云见日般的方向指引,到实验困境中如破茧成蝶般的思路点拨,再到论文撰写时如精雕细琢的字句斟酌,他始终以春风化雨般的耐心,深入浅出地阐释观点,将科研智慧倾囊相授。这份谆谆教诲,恰似暗夜灯塔,照亮我科研征程的漫漫长路。

生活中的先生,亦师亦友。他温润谦和的性格,让严厉之词从未出现在师生对话间。每当我在挫折中徘徊,心灰意冷之际,他总会以温暖的鼓励为我注入力量,让我重拾勇气与乐观。更令人感动的是,先生始终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常亲临实验室检查指导,排查隐患,反复叮嘱实验安全,这份关怀细致入微,令人动容。

得遇如此良师,实乃人生幸事,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激!


微视频

           李建国老师——张潼 聂家缘 钱馨悦

              欢迎大家来苏大才化E家公众号观看。

微组图

 伍鹏老师——池胜娣

在苏大读研的日子里,我十分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位“神仙导师”——伍鹏老师。

刚开学时,伍老师不仅关注我对课题的看法,还时常关心我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绪。

在科研过程中,伍老师非常尊重我们自己的意愿,刚步入课题组的时候,我是有点迷茫的,一度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伍老师时常会关心我入学以来是否适应,会根据我们自身的兴趣点给出自己的想法。

在平时实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伍老师总是会及时给予我帮助。在一对一讨论课题的时候,伍老师经常笑语盈盈地让我们坐下说,总是很耐心地听我们汇报工作、聆听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会随意打断我们发言,最后认真思考给出一些关于他自己的想法。


         此次作品展中,每一帧、每一字符,都是师生情谊的生动注脚。我们看见严谨的科研精神在言传身教中传承,更看见温暖的陪伴在点滴岁月里生根发芽。愿这份师恩如墨香历久弥新,似春雨滋养未来。


在平时实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伍老师总是会及时给予我帮助。在一对一讨论课题的时候,伍老师经常笑语盈盈地让我们坐下说,总是很耐心地听我们汇报工作、聆听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会随意打断我们发言,最后认真思考给出一些关于他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