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美
  姓名:路建美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Tel: 86-512-65880367, 65880368 (Lab)
  Fax: 86-512-65880367 (o)
  Email: lujm@suda.edu.cn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会士、科技部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及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学部第七、八届委员。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英国皇家化学会Horizon Prize、全国杰出工程师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Nat. Chem.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5)JACS(2)Adv. Mater.(15)Angew(22)CEJ(19)等发表高水平论文454篇,他引2万余次;主/参编学术专著7部;42项技术成果实现转化,2项成果转让额分别达2360万和2000万元,累计为企业增加销售额近百亿元。


1.研究方向及学术贡献

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化工污染物资源化及治理新材料研究领域,开创具有可逆机械形变特性的柔性高分子吸附材料研究新方向。

(1)实现多尺度协同调控驱动的高性能柔性吸附材料创制与理论突破。成果入选Wiley高被引前25位及Adv. Mater.年阅读量最高研究工作,应邀在Adv. Mater.上对原创性学术思想进行总结专论,并载入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名材料学女科学家”专刊,为新一代资源化材料设计提供新范式。相关成果获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实现智能动态柔性吸附材料与应急治理装备的创新集成及产业化应用。所发明的柔性吸附新材料被两次诺贝尔奖得主夏普莱斯在《化工进展》专稿中赞誉“Magic Material(神奇的材料)”,并特别指出“在国际上我还没有见到过性能这么好的吸油材料”,科技部2011年度科技报告认定:该成果突破了高效吸附技术,参与处置大连等多起有重大影响的溢油事故应急救援,被环保部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以及被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列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相关成果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第一完成单位)。

(3)创制了“吸附/催化/感知”协同材料与智能装备,突破污染物深度净化及资源化难题。所发明的智能装备在全国15个省300余家企业的废气净化中成功应用,在海洋工程装备/船舶涂装行业市场占有率达90%和80%,综合治理成本仅为活性炭吸附技术20%,被中石化联合会以及用户誉为“颠覆性技术”,成果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高效净化-精准监测-智慧管控”全链条解决方案。


2.获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项(2019年、2014年,均为第一完成人)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人)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0年)

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年)

杰出工程师奖 (2024年)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 (2024年)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22年)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Horizon Prize (2021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项(2017年、2013年,均为第一完成人)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第一完成人)


3.发表论文

Nat. Chem.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5)JACS(2)Adv. Mater.(15)Angew(22)CEJ(19)等发表高水平论文454篇,他引2万余次。


4.发明专利及产业化服务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36项(美国专利47项),42项技术实现转化,其中两项技术成果转化金额分别达2360万和2000万元,累计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近百亿元。


5. 负责建设国家级平台

(1)国家发改委“环保功能吸附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科技部“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