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隶属于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源于1901年建校的东吴大学化学学科,1917年培养的中国第一位化学硕士陈调甫创办了当时亚洲最大化工厂永利碱厂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化工系裁并成立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1989年重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1996年和2003年分别获批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2011年和2017年分别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2021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化工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环保功能吸附材料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承担建设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发改委和经信委以及中国石化联合会的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双方科技部支持下建立了“中澳乳品未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业联合成立了9个校政、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学院着力推动基础研究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为江苏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食品工程、环境工程和能源工程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满足长三角中心经济带高度发达的外向型经济需求。

学院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8人、讲师及科研辅助人员13人,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学院聘有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0余位外籍专家为讲座教授。

学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近5年在Nature子刊、JACSAIChEJCEJ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36件、美国发明专利25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70项,总计科研经费超过1.4亿元,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产值超过30亿元。

学院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1项教育改革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教材奖励2项。学院重视学生培养,先后有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6人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有3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化工专业竞赛等各类国家和地方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学院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方向:

化工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构建及其在水、气、土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技术

颗粒化学工程 - 功能颗粒生产技术

生物学启示下的化学工程

多尺度系统化工模拟与实验分析

微观小尺度化工

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工程

环境工程 - 化学污染,颗粒污染,水环境污染处理

食品科学,食品加工与安全

农作物化工可控食品/植物生产/城市农耕

自热与自燃现象的测量与防护

换热器的结垢与清洗及抑垢表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