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科学前沿,寻学术方向 ——记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学子参加第六届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活动

9月21-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在兰州大学举办。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由姚英明主任、赵蓓教授带队,带领2016级本科生种锦雨、2017级本科生张胜寒、杨茗琛、李幸佳以及朱筱妍共同参加本届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旨在展现我国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成效,增强各高校本科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鼓励他们积极投身课外科技与学术交流活动。


会议开幕式上,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惠新平致开幕词并向各高校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在随后一天半的会期内,30位来自不同高校的优秀本科生汇报了参加科研活动的情况、收获和体会。杨茗琛代表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进行了口头汇报,分享了她在严锋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即“聚吡咯管化学接枝MOF材料在锂硫电池的应用”。详细向参会师生讲解了搭载有序结构的MOF材料在电极表面载硫后的性能研究,并且分享了她在科研过程中解决疑难困惑的小故事。在报告间隙,墙报展示区的交流讨论也在进行着。87份墙报整齐排列在逸夫楼一大厅,同学们在墙报前驻足、聆听讲解、答疑解惑,不同的研究方向也能唤起同学们新思维的碰撞。


闭幕式环节,兰州大学惠新平对大会进行总结,并宣布获奖名单。杨茗琛的口头报告《聚吡咯管化学接枝MOF材料在锂硫电池的应用》荣获“优秀报告二等奖,种锦雨的墙报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r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获得“优秀墙报奖”。


  

本次会议中,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本科生们展示了自己的科研训练成果在交流过程中与全国来自各个高校的同学们交流探讨,收获颇丰。参会同学们带回了满满的感悟与收获,2016级强化班种锦雨说:“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开拓了我的视野,了解到其他高校同龄的本科生们科研都处在怎样一个水平。一方面真正见识到了“大神们”的科研成果(例如:神经网络与化学相结合亦或者生物物理学科交叉的蛋白质设计等等),另一方面也发现课程中的必修、选修课堂内容与当下研究热门领域的紧密联系。作为一名本科生课余时间学有余力可以多多参与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探寻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2017级强化班杨茗琛说:“通过这次参会经历,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是了解到自己与更优秀的同学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我更是了解到现在科研方向的热点和前沿技术。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本科生活中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工作。

   

2017级强化班张胜寒说:“在这样一个大会上,每个人都激情澎湃地讲述着自己的项目,自己几年来的种种得失。我做科研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对它有浓烈的兴趣并且,我觉得它能为以后的发展做贡献。我深深觉得这一点实在是太酷了!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切莫哀。从今往后,如何收获如何栽。我庆幸我还有遥远却也明朗的未来。


2017级强化班李幸佳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交流活动。在听报告和问答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新兴科技成果(例如兼具AIE-TADF两种特性的OLED器件),也找出了很多知识盲点,感受到了各个大学的同龄人课业之余在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前沿的奋斗努力。在墙报展示的环节,与各个大学的同龄人交流,我充分了解到其他高校学者的研究内容,并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启发。”

  

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朱筱妍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相关学术前沿信息,还在交流中学会重新认识、评估自己,收获颇多。今后,我将会继续努力,不忘初心,在开拓自己的科研思路的同时,不断丰富、发展自己当前的研究。”期待日后学部有更多本科生积极投身课外科研活动,取得满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