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长余辉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分析应用

报告题目:功能长余辉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分析应用

报告人:严秀平 教授(江南大学)

报告时间:20191011日(星期五),上午1030

报告地点:独墅湖校区907-1101

报告摘要:生物成像对于实现无创、实时和可视化监测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生物过程的分析,分子水平上疾病发生机制及特征的理解、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长余辉发光纳米材料具有超长的发光寿命,可以实现检测时免激发的生物传感和成像,从而避免连续激发产生的背景干扰和对生物组织的光毒性。此外,长余辉发光纳米材料与磁共振成像造影剂融合在一起的多模态探针,可以实现高灵敏、高空间分辨率和免电离辐射的活体成像。因此,发展基于长余辉发光纳米材料的新型探针在生物成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介绍我们近年来在长余辉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功能化及其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简介:严秀平,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光谱分析、分离分析及其联用技术研究。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化机理,毛细管电泳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和共价有机骨架的分离分析,掺杂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和长余辉纳米材料的免激发传感/成像及其在环境、生命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两次应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总结发表系统研究工作。获授权发明专利23件,在Chem.Nat. Commun.Acc. Chem. Res.JACSAngew. Chem.Adv. Mater.Anal. Chem.ES&T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SCI他引14000余次,H指数722014-2018年连续5年入选Elsevier中国化学领域高被引学者。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首届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二),2006年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2007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提名奖,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5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培养博士研究生60名,其中2名博士生的论文分别获得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曾任Analytical Methods副主编(2009-2018);现为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Analytica Chimica Acta编辑、TalantaCancer NanotechnologyElectrophoresisAnalytical Methods等国际期刊和《分析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分析科学学报》、《应用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国内期刊的编委。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


(报告联系人:孙洪涛老师)